19世纪学院派绘画名家系列连载 | 学院派画家——梅索尼埃编撰:解文金

法国画家。1815年2月21日生于里昂 ,1891 年1月31日卒于巴黎。擅长风俗画和军事题材的创作。

梅索尼埃


在法国巴黎的第17区,有一条街叫梅索尼埃街,这是以一位画家的名字命名的街道,这个画家就是欧恩斯特·梅索尼埃(Jean-Louis Ernest Meissonier,1815—1891),19世纪法国著名的学院派画家。梅索尼埃生前集无限荣耀于一身,但去世后声望迅速沉匿于寂寥。今天已少有人知道这位艺术巨匠,甚至包括法国人也鲜有知晓。现今的美术史每说到19世纪中后期的美术,言必谈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后印象派及现代主义,而处于当时主流的学院派艺术却被人为地遮蔽,作为学院派重要代表人物的梅索尼埃甚至被作为印象派的敌人加以批判,事实是如此吗?贡布里希(E.H.Gombrich) 指出艺术的本质是一个又一个艺术家在创作实践中不断推进和生发的,不应以艺术进化论的思维编纂艺术史。基于此,重新研究和梳理梅索尼埃的艺术人生,对于全面客观了解19世纪中后期法国艺术生态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绘画收藏家》 布面油画 1861年 

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美术馆


1815年梅索尼埃生于法国里昂一个服装染织业的商人家庭,他的母亲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在这一点上,梅索尼埃也克绍箕裘。17岁时他在一家药店当学徒,利用晚上得空学习画画。因为父亲希望儿子能跟着他去做染料生意,一开始极力反对儿子画画,但梅索尼埃的不懈追求终于感动他,给儿子一周的时间去寻找老师:承认梅索尼埃的资质并愿意收他为徒。梅索尼埃鼓起勇气去拜访他唯一知晓的名家德拉罗什(Hippolyte-PaulDelaroche)。当时德拉罗什正在创作《简·格雷女士的死刑》(1834),故两人只是匆匆一晤,梅索尼埃甚至没有勇气拿出自己的素描请他指教。最后在柏提耶(Julien Potier )的资助下,他到了画家莱昂·科涅(Léon Cogniet)的画室做学徒,因为莱昂·科涅是历史画家,所以梅索尼埃在历史画创作方面的兴趣应该可以追溯到这段时期的学习。


《街垒》(1850)


梅索尼埃的真正艺术生涯从插图创作开始。插图画不仅让他积累了成功的资本,并跻身知名画家之列。在整个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梅索尼埃一直从事插图设计,并且发展越来越好,甚至连著名作家巴尔扎克(Honoré-de Balzac)也主动邀请他参与《人间喜剧》全集的插图工作。梅索尼埃的油画创作早期受荷兰小画派的影响——这在19世纪法国画家中并不多见。他一度被称为是法国的梅苏(Gabriel Metsu),但与梅苏描绘荷兰市民家庭生活不同,梅索尼埃作品的主题多是法兰西的众生相——乐手、青年画家、赌徒或醉鬼等——这些更具时代特征的角色。他以17、18世纪风俗画风格回望大革命前、工业化前法国的骑士冒险精神,同时也表达其内心与生俱来的布尔乔亚气质。让梅索尼埃获得更大荣誉的是军事题材作品,他分别以《索尔弗利诺》(1863)、《1814,法兰西之役》(1864)、《1807,弗莱德兰》(1875)三幅拿破仑军事题材作品在沙龙展上引起轰动,并奠定了他在法国美术史上的地位。


《1814,法兰西之役》


梅索尼埃生前所获的声望几乎是同时代画家难以企及的。1834年、1840年、1841年、1843年他都获得过沙龙奖章,后两次获得一等奖。1855年,梅索尼埃以作品《斗殴》在世博会上获得荣誉大奖,并荣获军团军官勋位。1861年,他当选为法兰西美术院院士并以此获得入选沙龙终审评委的资格。在1867年、1878年和1889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上他先后获得“荣誉大勋章”。1867年他晋级为高等骑士勋位,1880年进阶大军官勋位。1889年74岁的梅索尼埃达到了人生的颠峰,成为第一个获得法国最高荣誉勋章——大十字勋章的艺术家。同年,他又当选为美术学院主席,因与布格罗(William-AdolpheBouguereau)产生分歧,促使沙龙分裂,最终与夏凡纳(PierreCecile Puvis de Chavannes)、杜兰(CarolusDuran,)等成立国家美术协会,并担任第一任主席。


Napoleon I in 1814 (1862) 


先贤祠壁画是梅索尼埃临终前的一大缺憾。因为拿破仑系列军事题材创作和藏家的订单,再加上年纪和健康原因,他已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绘制如此巨幅的壁画。虽然精彩的草图已经构思完成,最终先贤祠壁画未留下梅索尼埃的任何痕迹。1891年梅索尼埃与世长辞。在他的葬礼上,象征着无限荣耀的法国国旗覆盖在他的身上,欧洲各界的精英云集,纷纷前来悼念这位法国伟大的艺术家,规模之大只有法国作家雨果(Victor Hugo)的葬礼才曾有过。1895年,卢浮宫落成一座梅索尼埃纪念碑,使观众能够在殿堂中表达对其艺术的怀念。


The Card Players, 1872

  梅索尼埃自画像 1889

梅索尼埃


梅索尼埃(Jean-Louis Ernest Meissonier,1815—1891)应该是19世纪法国学院派画家中的另类。他虽是学院派中重要的代表人物,但他独特的艺术经历全然是非学院的。与同时期的学院派画家相比,他没有显赫的师承和辉煌的履历;他接受学院学习的时间非常有限,绘画的技巧几乎全靠自己领悟;他未曾受过严苛的素描训练,只是插图和版画创作锻炼了他的造型能力;他未通过追求“罗马奖”来研究构图,只在插图的布局中发展了他对画面的控制力。他的绘画采用自然主义的写实手法,扬弃了同时代画家作品中夸张、说教的主题,鉴取17、18世纪弗兰德斯和荷兰的风俗画,最终玉成其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巴黎围城》53.5cmx70.5cm  布面油画 

1870年-1884年 藏于巴黎奥赛博物馆


梅索尼埃早期作品深受荷兰小画派的影响,但较之荷兰小画派的恬静与祥和,梅索尼埃的绘画传达出一种消遣、闲适的布尔乔亚精神。他的作品以精致小巧著称,咫尺人物可谓细微精到,生动至极。生动,来自画家对人物造型与表情的深刻把握,了然于心方能信手拈来;细微,来自画家对一些细节、道具、表情的深入观察与精心设计。为了生动、完美地刻画微小的细节,梅索尼埃经常使用放大镜作画,“纤毫毕现”本为审美的禁区,却在他这里焕发出神采。梅索尼埃对传统的油画技法熟稔于心,他喜欢在木板上作画,基本上以直接画法作画为主,过程中他会逐层加大树脂媒介的剂量,最后再运用光油进行整体润色,以达到画面饱富光泽的效果。他通过对颜料肌理的处理强化对象厚重坚实的质感效果,使不同的笔触纵横恣肆、意趣盎然,以达到在严谨的构图和精准的体态中挥洒自如。      


《1807年  弗里德兰战役》

136*243,1875年,油画,大都会


梅索尼埃深受自然主义思想的影响,他意识到古典主义的陈规旧序不利于他在绘画本身上探求深度。他的作品既没有古典主义中的神话题材,也没有现实主义的典型化。他把艺术作品变成对生活场景的客观再现,并保持其最小的细微末节,比如他迷恋于人物的姿态、容貌和服饰最细微的差异;耽迷于马匹的每一条静脉、每一块肌肉和闪闪发光的皮毛,即使马在飞速奔跑时,是看不到这些细节的。英国艺术评论家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在放大镜下仔细欣赏了梅索尼埃的作品,惊叹于他的手工灵巧和对迷人细节的敏锐观察,“几乎可以看到画中人嘴唇的翕动”(戈蒂耶语)。梅索尼埃能够如此精细地描绘细节,与其在不同程度上借鉴照片有关。晚年的梅索尼埃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曾谈到过,当一些收藏家想要他放弃利用照片或雕塑模型进行创作的习惯时,他对此采取了不予理睬的态度。


1807年弗里德兰战役局部


梅索尼埃虽隶属于学院派阵营,但与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罗瓦惺惺相惜,彼此倾慕。梅索尼埃勾勒的草图——即使是很小的幅面——线条恣肆、笔触生动、敷色浓郁,甚有德拉克罗瓦作品的神韵。他经常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直接快速地进行生动的表达,在逸笔草草的节奏中烘托出几个刻画得十分精细的中心点,使画面形成一种张弛有度的节奏。他惯用未完成感来体现生动的效果,而不同于古典主义的“线条干净和造型平整”。这种既有精准的素描造型,又保留生动、随性的绘画感,或许就是我国著名油画家徐芒耀教授对梅索尼埃极为推崇的原因之一,他曾不讳言自己的创作受到过梅索尼埃的启发和影响。


1807年弗里德兰战役局部


人们在欣赏绘画作品时,常会出现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 E.H.Gombrich)所说的“脑力短路现象”,即看见艺术作品时,缺少直接面对作品的解读,而是搜索枯肠寻找合适的标签——常是艺术史的概念——并以此对作品给予赞赏或贬斥。由此,当面对梅索尼埃的作品时,人们往往被“背时和落伍的学院派”标签障蔽了“纯真之眼”,常以此标签替代理性、客观地品读,从而失去了品鉴艺术魅力的初心。19世纪法国著名文艺理论家丹纳(Hippolyte Adolphe Taine)在《艺术哲学》一书中提到,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由此,要定义梅索尼埃的艺术史上的价值,我们也要将其艺术风格、观念的形成带入到其所处的时代情境之中,去审视他作为时代的精英为艺术发展做出的贡献,而不应被艺术进化论的思维带入到认知的误区。


1807年弗里德兰战役局部